搜书吧

繁体版 简体版
搜书吧 > 本宫收的男替身 > 第21章 今夜漫长

第21章 今夜漫长

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(免注册),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,请耐心等待,并刷新页面。

“你确定,陆承韫未曾违抗我的指令?”

“奴婢已详加核查,主上大可宽心,”本采躬身施礼,目光下敛,颔首言道:“此事确非二公子所为,也确非二公子之过。”

不是陆承韫?

萧沁澜抚摸着柔软细腻的枕榻,陷入沉思。

当朝局势虽错综复杂,但脉络却不难厘清。

父皇昔日身为吴北路总管,未举义旗之前,便已广结善缘,友人遍布天下。

时下百官因此安于其位,明昭王朝井然有序,对外敌同仇敌忾。

而内部纷争究其根源,无非“权势恒固,富贵绵长”八字箴言,历朝历代都不可避免。

贪欲无度之徒只需稍加留意,将其行为公之于众,择一人嫁祸即可全身而退。再严惩那些伪装良善、深藏不露、漠视苍生之辈。

“权谋”二字无外乎洞悉动机,洞悉人性之幽微。

而老臣是她重点监护对象。

由此可得,能在重重防护之下对豫州士子与五品官员痛下杀手者,绝非朝中老臣作为。

京师权力交织,每个人皆是精明棋手。

公主屈膝、太后责罚,这等变故只需略加思索,便能知晓背后深意。

近来的老臣们即便心中怒火中烧,满腹牢骚,也只能于私宅内暗自发泄,一旦面对外界,无不收敛锋芒,以免成为那些坚决捍卫太祖遗志者的眼中钉,遭受无情打压。

相互制衡,故而中立派亦在嫌疑之外。

剩下的,便是外戚势力与那些远支的萧氏血脉。

靖郡王萧亦辰野心勃勃,惯于伪装,私下里与不少朝臣交好,甚至有人愚昧追随。

萧沁澜指尖轻敲软枕,另一指尖抵着下颌,敛气凝神。

宁郡王萧抒行事周全,但长达四年的监察之下,却未见有丝毫异状。

司空颢行为举止依旧温文尔雅,置身于世事纷争之外。

至于润知……

他那父亲不过是个被推至前台的挡箭牌,无需过多留意。

剩余者……

萧沁澜放下手中软枕,起身步入寝殿,“外戚那边,再增人手严密监视。朝中官员暂且不必理会。李贞合为民请命,功勋卓著,务必让豫州安心,让其名字、事迹、连同他的文章镌刻史册,流芳百世。破釜沉舟,若不成,便……杀到非成不可。”

对于臣子而言,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;对于百姓而言,更是莫大慰藉。

本采对她的崇敬更甚,但随即又眉头紧锁,忧虑道:“太后那边又该如何应对?史册编纂之事,自有专门官员负责,太后若是不予首肯,此事恐难成行。”

萧沁回首一笑,“本宫自有办法。”

话音落下,她张开双臂,任由宫娥褪去外袍,未曾拒绝。

人性是最不值得考验的,亦是最容易把握的。

根深蒂固的观念与制度难以撼动,过分的平等只会带来混乱与无序。

方式需微妙,知分寸,不失威严。

珠链轻垂,萧沁澜揉了揉眉心,“无需守夜,好好休息,养精蓄锐。接下来,将有大局。”

本采双目发涩,深深行礼,应承道:“是,主子放心,奴婢们定当竭尽全力,听从您的吩咐。”

九月半的京师秋意尚浅,街道两侧,茶楼酒馆人声鼎沸,座无虚席,一派繁荣景象,无不彰显太后治下的明昭盛世。

“啪”地一声,折扇猛然展开,一位白面书生带着几分不屑地冷笑道:“繁华?哼,即便是前朝,咱们京师中的百姓,又几时真正尝过苦日子?这世道繁华,怎能简单归咎于一女人之手。”

身旁的青袍书生闻言,脸色骤变,急忙起身,手疾眼快地捂住了他的嘴。

他小心翼翼地环顾四周,确认无人注意后,才压低声音,语气凝重地劝诫道:“你可千万要慎言!如今太后正当盛年,手握朝政大权已久,京师之中,谁人不知太后之威?耳目遍布朝野!你我这等平民百姓,岂能轻易非议?”

“我不过是一介布衣,无官无职,随口说几句心里话罢了。太后怎会为了这等小事来拿捏我?再说,她难道就不怕民怨再次沸腾吗?”

白面书生挣开青袍书生的手,不以为然反驳道:“女子本该相夫教子,以夫家为重,以血脉传承为尊。这是自古以来便不可动摇的道理。

可四年间太后却邀请初语楼那些女子谈书论道,引得后院妻妾多有效仿。初语楼的花费不菲,她们可曾想过如此奢侈之举,是谁在后支撑,简直是败家!”

青袍书生叹息道:“非你夫人,非你钱财,你何须心痛?我倒觉得此举甚妙,若女子皆能自主,我日后成家便能免于琐碎,常伴风雅。”

“你倒是豁达。可近日的风言风语你可有耳闻?传言上天因女子涉足政事而震怒,遂降罚于世,学子与官员在戒备森严的牢内无故……”白面书生声音愈发低沉,“实则是杀鸡儆猴,以一场无凭凶案警示明昭王朝。”

“嘶,这话是真的?我竟从不曾知晓。”

“千真万确。那些被挑选的宗室子弟本就才华横溢,加之文华殿深造年余,早已堪当大任。可观那明远太后……”

“依你之见,这六人之中,谁最适合登基为帝?”

“依血脉而论,大长公主之子醇亲王最为正统。但若论能力,靖郡王与国公府世子倒有一争的可能。”

“不瞒你说,我也持有此见……”

白面书生正欲深谈,青袍男子却突然望向门外,连忙推其臂膀,低语道:"五城兵马司与禁卫军将至,还是先用膳为妙,免得生事。"

“咚!”

慈宁宫内,太后陡然将茶盏掷于案几之上,黑目中满是冷意,“散布谣言的幕后黑手,迄今仍未揪出吗?”

琉薇面色凝重,答道:“自事发之日起,五城兵马司与禁卫军中疑似有异心者皆已受审,并当众惩处。”

“他们可有供出朝中同谋?”

“至死不言。要么是确实一无所知,要么是忠诚至极。”

太后听罢讽刺一笑,轻蔑道:“这世间,纯粹的忠心何其稀少,大多不过是利益驱使下的逢场作戏罢了。”

此言一出,偏殿内侍立的太监、宫女皆低垂眼帘,全身紧绷,呼吸几乎静止。

太后闭目养神片刻,复又开口:“贤昭呢?不是派人去请了吗?”

“文华殿路途稍远,想来已在途中,不久将至。”

“好,待她到来,你吩咐御膳房备下丰盛晚膳。这孩子,怎地如此消瘦,与昔日的英姿大相径庭。”

琉薇心中明了,应道:“奴婢即刻大张旗鼓安排。”

不过短短半月光景,京师之内流言四起,愈演愈烈。

恰在此时,太祖皇帝故里惊现一奇异景象——一块染血之石破土而出,石上镌刻着模糊不清的“劝进为君”四字。

尽管字迹斑驳,却仍被有心之人辨认出来,消息不胫而走,迅速传遍京师,震动朝野。

连日来,早朝之上喧嚣不已,除却几位权倾朝野的重臣与外戚保持缄默外,其余臣子皆纷纷上书太后,恳请她顺应天意,以苍生为念。

傻子都知石头一事乃有意为之。

但明昭朝野对男性君主期盼已久,加之“狎妓官员与豫州学子枉死乃天谴”之事已传遍四海,即便太后功勋卓著,亦不得不做出让步。

最终,由太师挺身主持大局,册立定国公世子陆墨凌为新朝皇帝,并赐其国姓“萧”,选定黄道吉日,举行登基大典。

太后则被尊为“慈寿明远皇太后”,继续垂帘听政,以确保新皇能平稳过渡,直至其能独当一面,熟稔政务。

同时,先朝的“圣德皇后”被追尊为“慈懿圣德皇太后”,以示尊崇。

而嫡公主贤昭则被册封为“慧心贤昭公主”,待其公主府竣工之后,便将出宫居住,享受应有的尊荣与安宁。

定国公府西院内,陆承韫静坐桌旁,脸色幽暗如深潭。

他目光穿透天穹黑暗,不发一言。

一阵清风拂过,窗扉自动开合间,一人影已悄然立于身后。

萧沁澜见他神色如常,好似已有所觉的模样,无辜地抿了抿朱唇,缓缓绕至他面前,拉椅对坐,“生气了?”

陆承韫收回视线,深深凝望那灵动清澈、满含无辜的双眸,面上毫无表情,只淡笑出声,“公主此访,所为何事?”

“看来是真生气了。”萧沁澜眨了眨眼睛,软声细语,“这事不能怪我。

我的人方撤,李贞合便在狱中遇害。想要扳倒定国公的五品官员亦是。我们之前可是约定好,我暗中行事,你则明面照应。可当时我已完成任务,你却未能善后,怎倒怪起我来了呢?”

“沁澜不觉得蹊跷吗?你的人刚离开一息,便有人立即暗中动手,这般巧合……”

“承韫兄长可莫冤枉了我。仵作并未确切死亡时刻,谁又知动手的具体时机?”

“时间差不过须臾,若非内情泄露,怎会精准至一息?沁澜聪慧过人,难不成是治下之道,过于宽仁了?”

“过于宽仁?”

烛火潋滟,将萧沁澜的面容映照的愈发精致。

她眸子中含着盈盈秋水,流转自如。

“女子嘛,最是心软,也最是狠心。我十岁便能筹建暗卫营,你我之间,尚有六年之差。”

“种种纷扰,看来是有人藏得更深。”陆承韫恢复了一贯的温文尔雅,“我自然是信你。”

“但这人确实棘手。”萧沁澜轻蹙眉头,言语间却薄嗔浅怒,“连我都捉摸不透呢,可见非同小可。”

陆承韫意外地看向她,笑道:“兄长登基,倒也在意料之中。”

“你无需试探,我并无那般手段。”萧沁澜直接点破,侧目凝视。

“你与兄长,自幼相伴。”

“论及亲近与掌控,润知更胜一筹。”

“你的势力与实力,皆深不可测。”

“若真是这样,我又怎会保不住一个李贞合?”

“区区一介平民,你麾下英才辈出,何须为此介怀。”

“本采,你见过的。”

“……嗯。”陆承韫心中大石落地,“我信你。既已成定局,你今夜造访,可是有何要紧之事?”

见他终于问及此事,萧沁澜旋即起身,动作自然而大胆地坐在了他的双腿之上,无视他瞬间睁大的眼眸,指尖细细游走在他深邃的眼眸、清朗又魅惑的脸颊,最终停留在那诱人的唇瓣,待了片刻,下滑至喉结,来回摩挲。

“我嘛,是来道歉的。承韫兄长,今夜漫长,你可要坚守阵地,莫要轻易‘投降’哦……”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